当前位置:首页 > 审计文苑

信息系统审计的创新思路研究


[日期:2024-10-15 10:23] [作者单位:经开分局][作者单位:济宁市审计局] [作者:杨明光]

随着经济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过渡,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社会与经济整体变革的核心动力。这一新兴经济形态,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和应用庞大的数据资源,旨在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与持续发展,进而促进经济的高效增长 [1]。数字经济不仅是当前的发展趋势,更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方向。随着经济的发展成为必要的基础,国家层面对本领域的发展持有高度关注的态度。例如,国务院早在2022年就颁布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这一规划设计的出台说明数字经济发展已经纳入我国的五年计划中。本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领域的增长要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这一规划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进入了全面加速的阶段。面对这样的发展态势,审计部门的数字化转型变得尤为迫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系统已经成为机关单位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单位在借助这些系统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预示着信息系统审计还存在的一定的风险,如何应对这些风险,降低来自信息化的负面影响则是审计单位应该重点探究的问题。因此,本文的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实现高效的信息化审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信息系统审计目标及发展现状

(一)信息系统审计目标

结合当前的形势来看,信息系统审计的目标可以分解为数据、资产、法规、技术四个层面。第一,维护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信息系统审计人员需核实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数据的真实性,并确保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数据保持完整。如果系统本身的安全性较低,那么很容易遭受来自互联网的恶意攻击,攻击的结果可能造成重要数据的泄露或者被篡改。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攻击都会对财务审计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造成巨大的影响,导致审计结果失真,从而影响审计结果。第二,确保资产的安全性。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任务时,必须确保被审计信息系统的资产安全,这包括数据保护、网络安全、终端安全和应用程序安全等方面。他们需要审查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处理流程和数据保护措施,防范内外部威胁,确保个人信息和敏感数据的安全。信息系统审计人员的任务是发现潜在的安全漏洞,提出改进建议,同时保持对常见网络攻击和恶意软件的高度警觉,以及内部威胁的防范。第三,验证系统的合法性。信息系统审计人员负责验证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及控制措施是否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信息系统使用的相关规定,包括数据保护、网络安全等,确保信息系统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二)信息系统审计现状

1.面临的挑战

新技术、新工具不断涌现,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技术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需要审计人员具备更专业的技术能力和知识。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这些新技术的基本原理,还要能够灵活应用到审计实践中,这对他们的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系统的崛起催生了众多新型行业及新的商业模式。此类新兴行业通常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传统审计手段难以应对其特殊性质。以共享经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为例,这些新兴业态的经营流程、财务架构相较于传统产业存在显著差异,为审计带来了全新挑战。审计工作者需深入了解这些新业态的运作方式及其潜在风险,以便提供高效的审计服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区块链技术等的应用,使得财务数据的生成、存储和传输更加复杂。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需要面对海量的数据和复杂的信息系统,如何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同时,提高审计效率,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审计方法和工具在面对如此复杂的财务信息系统时,显得力不从心,审计人员需要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来应对这些挑战。

2.面临的机遇

技术环境日新月异对财务审计构成了一定的挑战,而与之相适应的新技术也为审计工作带来了一些机遇。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在审计数据分析与处理过程中能够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与精确度,借助机器学习算法可以挖掘出海量数据中所潜在的风险和异常状况,从而提升审计工作的精确性和可靠度,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审计数据的实时共享与透明化,将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的公信力和透明性,由此带来的技术驱动的审计方式革新无疑将极大地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2]。智慧财务审计体系通过整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实现审计资料的实时采集与分析,提高审计工作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水平,促进其创新与发展。例如,使用区块链技术保证审计资料的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性,提高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为财务审计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现代信息系统审计风险分析

数据采集风险:一方面,在大数据审计的情境下,数据采集较大程度依赖审计软件工具,对被审计单位的数据有效性缺乏适当验证,因而无法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另一方面,由于数据库标准不一,数据采集工具多样,因而审计数据采集的质量可能不高,容易产生大量无效、冗余的数据,这将严重影响审计工作的进度,造成效率低下。

数据分析风险:由于大数据的分析工作涉及专门的分析工具,需要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若审计人员数据处理、挖掘和分析能力薄弱,容易出现逻辑错误,导致数据分析水平低下,造成分析误差,得出错误的审计结论。

数据管理风险:审计采集的数据,往往涉及被审计单位核心财务和业务信息,审计人员有义务保证数据不被篡改、泄露;如若泄露,不仅会给审计单位带来声誉损失,更可能带来民事或刑事纠纷。因此要加强网络数据加密、移动存储介质的保管,防范数据管理风险。

三、信息系统审计的创新思路

(一)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审计单位应该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养,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引用尖端技术和高端人才,全面提升审计质量。想要实现财务审计的创新突破,需加强审计与产业、技术、人才间的互动。可构建合作平台,推动审计机构与高科技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的协同合作,研发新型审计技术,培育审计新秀。如开展联合培训、科研协作等活动,提高审计人员的技术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革新审计流程

顺应行业变化加快审计流程调整优化步伐,引进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审计数据进行高效率的解析与管理,扩大审计工作覆盖面,提高精确度。在国有企业审计、金融审计中运用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揭示潜在的财务风险和操作缺陷,有的放矢地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审计意见。运用大数据技术,审计人员可迅速识别大量财务数据中的异常情况,减少人为判断带来的失误。例如,将交易记录、财务报表及市场数据等进行整合分析,对单位的财务状况有更为精准的认识和判断。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在烦琐的审计任务中将账目的核对和异常情况的检测等自动完成,从而使审计效率和精确度得到显著提高。在审计工作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节省人力和时间成本,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推动大数据审计建模。

审计模型的建立,主要源于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深度分析和挖掘,从而发现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这是审计建模的基础。在审计整改过程中,为了达到举一反三、以点带面的效果,同样需要根据审计问题建立审计模型,利用大数据技术,全面扫描公司整体中是否存在同类型的问题,以求彻底整改,并可以将该模型应用到风险预警中,避免未来同类型问题的发生。因此,通过审计整改,建立审计问题预警的模型,可以在更大范围、更长时间内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的作用。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审计的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然而,这种进步也带来了审计工作的复杂性增加,以及审计风险的上升。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必须对我国信息系统审计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和分析,并制定出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这涉及从多个维度和角度对信息审计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同时,也要通过定期的培训和实践,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此外,还需不断完善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建立健全的信息审计体系,以保障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分享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