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济宁日报》: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项目重点资金 全市审计机关充分发挥审计“经济体检”效能 |
||||
|
||||
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徐东升 孙岩维 李国帅)2020年以来,全市审计机关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创新实施审计“1+221”工作体系,全力推进“六大强审”攻坚行动,模范机关建设走在前列,勇于创新、奋力突破,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共完成审计项目413个,查出违规资金27.22亿元,促进财政增收节支24.65亿元,移送案件线索52件,68篇审计报告、审计信息被审计署和省、市、县领导作出肯定性批示,充分发挥了审计“经济体检”作用。 坚持审计跟着政策走,扎实推进重大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促进政策落地见效。聚焦政策不落实、项目不落地、以及政策措施不适应、不衔接、不配套等问题,找准审计的切入点和发力点,持续加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就业优先、减税降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等10余项政策跟踪审计,创新审计方式方法,加大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宏观分析,推动补齐工作短板、堵塞制度漏洞、完善协同传导机制,促进政令畅通和重大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推动将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特别是年初第一时间组织开展全市疫情防控资金捐赠款物及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审计智慧和力量。 坚持审计跟着资金走,创新开展预算执行审计,促进财政增收节支。创新采取“两统筹”模式,整合市、县两级审计力量,从全市审计机关抽调106名审计骨干混合编组,采取“提级交叉”穿透式审计方式,全面推行“七统一、一共享”模式,织密了全市财政运行审计监督网络,对市级和11个县市区2019年度预算执行、财政收支真实性、政府性债务、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出借资金、财政存量资金等开展审计,促进财政增收节支13.3亿元,出具审计建议函50余份,移送违纪违规线索32 起。审计署《审计工作通讯》《中国审计报》《中国审计》《山东政务信息》《山东新闻联播》进行重点宣传推介,创新经验做法在全国审计系统推广,该项目荣获全省审计系统2020年度地市级优秀审计项目第一名和全国优秀审计项目。 坚持审计跟着干部走,全面深化经济责任审计,促进权力规范运行。创新出台《关于全面深化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意见》,转变“逢离必审”观念,前移监督关口,全面推行任中审计,深入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坚持依法审计、精准定责,干部任中审计占比达到83%,有力促进了干部依法履职用权。联合济宁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关于规范巡察与审计工作联动协作的暂行办法》,以“巡审联动”方式,开展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市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等2017年以来财务收支审计。 坚持审计跟着项目走,全面加强公共投资项目审计,助力重点项目建设。以全力护航全市重点公共投资建设项目为发力点,第一时间及时跟进,组织开展济宁市内环高架、新机场迁建项目、济宁文化中心、济宁一中等项目审计,创新审计监督新模式,严把审计监督关,规范了项目建设程序,提高了资金使用绩效。济宁市审计局在全国、全省投资审计转型发展研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坚持审计跟着整改走,全力做好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切实发挥审计作用。做好审计“后半篇文章”,扎实开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回头看”,全市涉及审计项目7431个,目前共督促7418个单位(项目)完成整改,整改率99.83%。实行审计专班“一把尺子”抓整改,建立整改督查、整改约谈、整改问责、整改报告、整改情况公开等审计整改“五项制度”,推动市级层面建立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将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纳入全市攻坚行动,重要整改事项作为市委、市政府督查工作内容,动态督办、销号办结,有效发挥了审计“治已病、防未病”建设性作用。受市政府委托,市审计局在济宁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上作了《关于2019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实现了精准化、全覆盖的审计整改,得到一致认可。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
|